一份责任,一份使命——“守”艺人叶良柱的匠心精神

频道:新闻 日期: 浏览:3698

木匠,是一个特殊的时代群体,他们曾经靠着一门手艺走家入户,根据户主的个性化要求打造家具。如今,不少市民家中,依然保存着一些“木家具”,甚至在不少市民的记忆中,身边总有一个会点木工活的长辈。

叶良柱就是这群木作匠人中的一员,在木匠这个群体日渐隐于时代之后,他也在机缘之下,从一个手艺人,成为一名“守”艺人。

年少时,叶良柱还是一个学徒,跟着师傅到人家做活,手艺人得到的尊重,在叶良柱的学徒生涯中留下难忘的印象,“那时候一个木工师傅一天的工钱,相当于一个成年工两天的工时。那个时候还是很骄傲的。”

在手艺日渐娴熟之后,不少木作匠人都会制作自己顺手的工具。这些工具本身,既饱含着时代的印记,也成为一个木工师傅“手艺水平”的标志。

大概三十余年前,叶良柱师傅带着傍身的木作手艺,来到外地求生活。那时候,木工是一门吃香的手艺,无论是新房装修过程中的大木工,还是定制家具中的精细木工,叶良柱都能做,“哪里有活去哪里。像旅游一样,很开心。”

三门橱、五斗柜、写字台……同样是为新婚准备,男方和女方定制的家具种类也不一样,“比如女方,一般会打木箱子,陪嫁可以装压箱底的东西。”叶良柱介绍道,此外,还会根据户主的个性化要求,在家具上做一些雕花等。

随着时代发展,在机械的轰鸣声中,许多曾经和叶良柱一样的木工匠人,逐渐离开了这个行业。

戴着一副眼镜,叶良柱聚精会神地凿着,不时变化着不同大小的工具。不一会儿,眼镜上,也沾上了一些泛红的木屑。手上有活,眼前的毫厘之差,最终影响的是家具的整体美感,对于每个部件细节的把控,也正是传统精细木工的价值所在。

闲时继续做着木工活,更多时候,叶良柱静静地守着他的手艺活,慢慢的做着,一点一点,木匠是一个细致活。

“现在也有不少成人专门来拜师学艺,但大家更多把木作当成一种兴趣爱好,而不再是谋生的技能。”叶良柱说。

“榫” 字,最初便与木工紧密相连。如今备受推崇的 “匠心精神”,诸多精髓也源自中国古代木工大师们对榫卯技艺的执着钻研。在过去,木工可是一门备受尊崇的技艺。在叶良柱所处之地,精湛的榫卯工艺更是声名远扬,成为当地传统手工艺的一张闪亮名片。

岁月变迁,行业兴衰交替,这是时代前行的必然轨迹。即便在现代工业化浪潮的冲击下,叶良柱所展示的榫卯结构作品,依旧能让观者折服于古老技艺的精妙绝伦。榫卯技艺所承载的不仅是高超的技巧,更是那份历经岁月沉淀的智慧与温情,这也正是在当下这个快节奏时代,人们依旧对其倾心不已的缘由。

我们欣喜地看到,像叶良柱这样的手艺人,成功地实现了从传统技艺践行者到非遗 “守” 艺人的华丽转身。他们凭借着对古老榫卯智慧的深刻理解与传承,为现代社会的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期望未来能有更多的手艺人加入到传承的队伍中,让榫卯技艺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,续写传统技艺的辉煌篇章。